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進展 >> 正文

尊龙凯时官网在鲎資源調查及棲息地評估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撰寫時間:2023-05-23 [来源:南海水产研究所 ]

字號:
打印

近日,中国水产科學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颉晓勇博士带领南海珍稀濒危水生保护动物研究中心中华鲎保护科研团队,在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学术类核心期刊《生物多样性》2023年31卷第5期公开发表研究論文《中国南海北部近海鲎资源调查及北部湾潮间带中华鲎幼鲎潜在栖息地评估》(联合培养硕士鲍虞园、李银康为共同第一作者,颉晓勇博士为通讯作者),其中鲎栖息地调查图片被选登当期封面。该研究成果填补了海南省鲎栖息地分布信息空白,丰富了中华鲎种群本底数据,为今后鲎资源保护和恢复行动的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鲎是十分寶貴的自然資源,在科研、經濟、生態等方面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目前應用最爲廣泛的是以其血液爲原材料制備內毒素檢測的鲎試劑,全球用于制備鲎試劑的生物資源包括分布在中國東南沿岸的中華鲎和分布在美國西海岸的美洲鲎。面對全球內毒素檢測市場巨大需求,中華鲎重要性堪比國家戰略生物資源。近些年我國鲎資源急劇減少,當前中華鲎種群資源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種群規模、種群動態和分布範圍是評估物種或種群狀況的重要基礎,識別適宜分布區域是珍稀瀕危動物保護的關鍵環節之一。北部灣海域被認爲是現今中華鲎資源最爲豐富的地區,然而北部灣海域成鲎資源現狀仍處于信息空白狀態,種群基線信息的缺乏嚴重阻礙了中國的鲎資源管理和保護行動。

近年來,尊龙凯时官网中華鲎保護團隊持續開展成鲎資源與棲息地調查,取得主要成果如下:

(1)中國南海北部海域成鲎資源調查僅在北部灣及雷州半島東部海域發現少量成鲎,表明北部灣中國近岸海域成鲎資源量已相當匮乏。該研究成鲎調查結果可以確認近年中國南海北部近岸海域鲎資源處于嚴重衰退狀態,部分海域中華鲎種群自然分布幾近消失,存在區域性滅絕風險,中華鲎資源科學保護已迫在眉睫。


(2)填補了海南省鲎棲息地分布信息空白。其中海南省儋州新盈、臨高新英僅發現中華鲎,澄邁灣僅發現圓尾蠍鲎。

(3)研究發現最濕季均溫和平均海表溫度是影響幼鲎分布的主要環境因子。北部灣濱海濕地物種和生態面臨多種多樣且嚴重程度不一的人類活動威脅,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外來物種增加、天然棲息地衰退、生態服務功能減弱等狀況。北部灣中國沿岸海域潮間帶的幼鲎高適宜區占比18.39%,主要爲北部灣廣西沿岸海域、廣東遂溪縣沿岸海域和海南新英灣,建議盡快開展重點保護。


相关論文引用与链接:

鲍虞园,李银康,林吴颖,周志琴,肖晓波,颉晓勇 (2023) 中国南海北部鲎资源调查及北部湾潮间带中华鲎幼鲎潜在栖息地评估. 生物多样性,31,22407. doi: 10.17520/biods.2022407.

Bao YY, Li YK, Lin WY, Zhou ZQ, Xiao XB, Xie XY (2023)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orseshoe crabs in the offshore waters of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with analysis of the potential habitat distribution of Tachypleus tridentatus in Beibu Gulf. Biodiversity Science, 31, 22407. doi: 10.17520/biods.2022407.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