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 人生就是搏!

當前位置: 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進展 >> 正文

尊龙凯时官网研究幼鲎棲息地人爲幹擾評估方法取得新進展

撰寫時間:2023-02-28 [来源:南海水产研究所 ]

字號:
打印

近日,中国水产科學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华鲎保护研究团队在海岸带幼鲎栖息地人类干扰评估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次量化了沿岸各类人类活动对幼鲎及其栖息地环境的压力程度,初步探究了人类活动对幼鲎地理空间分布造成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以“Impact Assessmen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resources of juvenile horseshoe crabs in Hainan coastal areas, China”爲題發表于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IF7.001)(陳曉海爲第一作者,颉曉勇博士爲通訊作者)。



东南沿海经济发展对滨海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相较于深海环境,栖息于海岸带附近的海洋生物遭受着更多的人为干扰,随之带来的栖息地退化威胁其健康生存。鲎,作为一种珍贵的海洋“活化石”,栖息于沿海潮间带,是具有标志性生态意义的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因其血液制成的鲎试剂(Tachypleus Amebocyte lysate)被用于標准化细菌内毒素污染的临床、药品检测,对人类医疗行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几十年来,鲎的数量已明显下降,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损失和破坏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之一。为实现对鲎及其栖息地更好地保护与管理,尊龙凯时官网研究团队开展了海岸带幼鲎栖息地人类干扰评估研究。

研究发现:(1)基于野外物种资源调查,补充了海南岛幼鲎种群资源的基线数据(Baseline data)。在海南岛十个调查点中,仅有儋州湾(DZB)、顿积港(DJP)、美浪港(MLP)和长记港(CJP)有幼鲎存在,其中,儋州湾和顿积港幼鲎的头胸甲宽度显著性小于美浪港和长记港,4个调查点的幼鲎种群密度无显著性差异。

四個地點的幼鲎種群密度(a.)及頭胸甲寬度(b.)差異性比較

(2)基于遙感解譯及地理空間模型,對上述4個調查點建立了幼鲎棲息地人爲幹擾空間顯示模型,以此量化了人類活動的強度和空間特征。四個調查點總體人爲幹擾壓力強度從強到弱依次爲:美浪港>儋州灣>長記港>頓積港。結合人爲幹擾強度及幼鲎種群信息,儋州灣于四個調查點中應被優先關注。

沿海人爲壓力強度量化。A:總壓力強度的空間差異;B:各類壓力強度的熱點展示;C:四個有幼鲎存在地點中所有壓力變量的差異性比較。

(3)基于機器學習方法(隨機森林回歸)擬合人爲幹擾壓力強度與幼鲎密度的關系,確定了對幼鲎空間分布影響最大的前三個威脅,分別是水産養殖、沿海港口和沿海住宅。其中,水産養殖和沿海港口的壓力對幼鲎的密度有劇烈影響,需要優先考慮。而幼鲎密度與總體壓力、沿海居民和海灘壓力之間存在阈值效應。

幼鲎密度與總壓力(a)、養殖壓力(b)、港口壓力(c)沿海居住壓力(d)、沿海排汙壓力(e)和海灘壓力(f)之間的單變量關系依賴圖。多變點檢測總壓力、沿海居住壓力和海灘壓力,顯示爲黑色垂直線。

(4)基于变点检测模型并以总压力为例,平衡发展与保护,确定了最适合的空间地理范围。该研究提供的人为压力评估方法对其他有鲎生存的沿海栖息地具有普遍适用性,从空间选址角度上可为建立海洋保护区(Marine protected areas)提供科学依据。

海洋保護區建立空間地理範圍建議

全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5326X23001571




微信掃一掃
分享到朋友圈